大家好我是IC修正院的學員小H,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和未來的期望。
畢業(yè)之后意外從事DFT工程師工作
我2019年畢業(yè)于西安工業(yè)大學,專業(yè)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和很多同學一樣,畢業(yè)的時候非常迷茫,不知道做些什么。同班同學大多都從事了對口的軟件開發(fā)行業(yè),但我確實不想從事軟件行業(yè),一方面是我不太喜歡,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年危機。
我也逐漸摸索出來了自己的偏好,就是對底層數字邏輯非常感興趣。于是在大學老師的推薦下,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IC。
當時的我只有些數字電路和verilog基礎,面試上了我第一家公司,工作內容是給synopsys做DFT外協服務的。剛開始接觸什么是boundary scan,后來接觸mbist,最后接觸了scan和ddr/pcie phy的驗證。
打個小插曲,一開始我理解和掌握的很慢差點被老板淘汰了。還是很幸運,老板能容忍我從近乎0基礎開始學習、上手。
工作4年后,我的目標是成為IC全棧工程師
DFT是什么,Design For Test的全稱,就是在芯片生產過程中挑出制作缺陷,淘汰掉廢片。它的設計幾乎貫穿了整個芯片的生產和制作周期。
一方面和前端內容有關,因為它也屬于設計領域,只是測試邏輯的設計。
一方面和后端內容有關,因為我們知道DFT有一個重頭戲就是做scan,掃描鏈的插入。這是很需要后端時序分析基礎的。另外DFT memory怎么分組都要具體看后端floor plan的影響。
最后一方面和ATE機臺相關,我們知道芯片在制造出來后都要上ATE機臺進行測試。DFT產生的patterns都需要轉換成ATE 能識別的語言才可以進行上機測試。
如上所述,DFT是一個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識做鋪墊才可以成為行業(yè)專家的。
雖然我只是個普通本科生,但這仍然阻止不了我想成為行業(yè)專家的夢想。目前我在工作中只是學習到了DFT基礎知識,所以我希望多多擴展其他崗位方向的知識。
投資學習,絕對沒有錯誤
為了逐漸把自己培養(yǎng)成“全棧型”IC工程師,我開始向IC DFT相關的緊密聯系的崗位進行投資學習,于是我選擇了IC修真院。
我沒有像其他學員一樣只報了1個班,我一口氣報了5個班,分別是IC前端設計,IC功能驗證,IC模擬設計,IC后端實現,ATE機臺測試。
投資了許多錢,目的就是全方位擴充IC有關的知識。
我雖然做的是DFT工程師,但是很多知識是相互關聯的。在IC新人階段可以只懂本崗位的知識,但是隨著工作內容的深入,發(fā)現知識都是緊密結合的。相信我,這樣的投資將來肯定會有不少的回報。
人畢竟精力有限,不求每個知識都掌握很深入,但是都需要涉及和了解。然后挑個主攻方向深入學習。
學習IC前端設計課程,成功加入公司IC前端設計組
因為我在上一家公司吃了不懂設計的虧,很多芯片架構和協議不理解,導致DFT沒有辦法做的很好,所以我主動提出離職來到了現在的公司。
這家公司DFT做的很標準,沒有太大的難度,所以工作之余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學習。我就開始了IC修正院的前端設計課程的學習。
從最簡單的數字電路開始,到verilog基礎語法在到簡單的片內外協議和復雜的soc系統設計。有一說一,老師教學真的很有水平,一下子讓我這個從來沒有寫過verilog的人深深的對verilog編程有了自驅動力。
這里說一個我學協議的方法,每學一個協議我都嘗試不參考老師代碼,自己練習寫verilog模塊,并自己通過簡單的驗證平臺將它驗證通過。
開始時候,寫的非常慢不說,每次寫完使用vcs編譯會出大量的error。好不容易將error清掉,可是跑出來的波形又不對。
整個過程是很艱辛,可是人一但有興趣去做一件事,就有了強大的自驅力,直到把它做好。
其實我目前還沒有學完整個IC前端設計的課程,我還是向公司申請了在做DFT的基礎上再做前端設計。
幸運的是,我成功通過了公司的前端設計人員的面試,并很榮幸加入其中,并成功漲薪5k。現在我身兼兩職,感覺非常充實和美好。
后續(xù)學習計劃
我打算先學習更多IC前端設計的知識,積累項目經驗。
之后會在保證現有工作進度的基礎上,學習后端知識和ATE上機臺測試。
最后學習功能驗證和模擬設計,融合這些知識,向“全棧IC工程師”再進一步。
我始終相信,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有激勵的話語,配上實際行動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