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產業(yè)界最大的新聞,莫屬前臺積電總經理暨執(zhí)行長,剛卸任中華電信董事長的蔡力行傳出即將跳槽中國紫光集團,負責其成都晶圓廠建設,未來統(tǒng)領紫光集團晶圓代工部門業(yè)務一事。
這事情如果確實,將成為中國臺灣半導體業(yè)界,繼之前臺塑集團旗下記憶體廠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之后,又一重量級人物將赴對岸任職的案例。業(yè)界指出,相對于 DRAM 市場的弱勢,中國臺灣以臺積電為首的晶圓代工產業(yè)高居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占率,穩(wěn)居龍頭位置。如果蔡力行真如傳言跳槽中國紫光集團,對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yè)恐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臺積電服務超過 25 年一度成為張忠謀接班人
中國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并且擁有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博士的蔡力行。除了在完成學位后,短暫在美國的惠普(HP)電腦工作之外,其余的職場生涯都幾乎在臺積電的集團內工作。1989 年進入臺積電的蔡力行,當時擔任臺積電唯一一座晶圓廠的副廠長。之后歷任臺積電晶圓二廠廠長、臺積電晶圓三廠廠長,1995 年升任臺積電南廠區(qū)副總經理。之后,再陸續(xù)歷任臺積電營運執(zhí)行副總經理,負責臺積電全球行銷,并任臺積電業(yè)務執(zhí)行副總經理等職務。
1999 年,臺積電在成立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后,蔡力行轉任世界先進擔任總經理。2001 年再回臺積電擔任總經理暨營運長的職務。2005 年臺積電原任執(zhí)行長張忠謀宣布交班,蔡力行由張忠謀手中接下臺積電總經理暨執(zhí)行長的職務,不但開啟臺積電的蔡力行時代,也使得蔡力行登上職場生涯的最高峰。
只是,擁有了絕對的權力后,蔡力行也迎來了絕對的挑戰(zhàn)。2008 年,全球經濟爆發(fā)金融海嘯,科技業(yè)受到波及,使得當時業(yè)績一路下滑。而在蔡力行領導下的臺積電,當時正值開發(fā) 40 納米制程最后關鍵時刻。但蔡力行為避免沖擊過重,斷然暫緩 40 納米的設備采購。之后,雖然市場在金融海嘯后逐步回升,但臺積電的產能卻來不及做出應變,眼睜睜地看著訂單流失到聯(lián)電、三星等競爭對手手中,使得臺積電在高階制程的市占率上明顯衰退。讓張忠謀起了回鍋經營的念頭。
臺積電員工抗議裁員壓垮蔡力行最后稻草
至于真正拉下蔡力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在 2009 年臺積電因裁員問題所爆發(fā)的首次大規(guī)模員工抗爭事件。根據當時的平面媒體報導,由于當時蔡力行強勢主導績效考核制度,要求臺積電強制淘汰約 5% 員工,并硬性要求主管在沒有觀察緩沖期情況下呈報裁員名單。造成臺積電基層員工人心慌慌、人人自危。這一事件,不但讓張忠謀所塑造的臺積電「幸福企業(yè)」 形象破功,也使得張忠謀決定回鍋擔任執(zhí)行長,并撤換蔡力行,以平息整起風波。
這時,遭到撤換的蔡力行,繼續(xù)擔任臺積新事業(yè)群總經理。2011 年,臺積電新事業(yè)群拆分出包括臺積太陽能以及臺積固態(tài)照明(LED)兩子公司,繼續(xù)由蔡力行任董事長。雖然,在張忠謀的回鍋記者會上,張忠謀強調蔡力行不是被降級,而是要他去經營臺積電旗下的新事業(yè)體。
但是,所有的人都看得出來,蔡力行是遭到撤換,并且離開臺積電的核心事業(yè),轉到其他的新興事業(yè)任職。何況,最后臺積電在張忠謀決定專心經營晶圓代工領域的情況下,2015 年先是將臺積固態(tài)照明賣給了晶電,又在 2015 年 8 月結束臺積太陽能廠的營運,等于臺積電新事業(yè)體全部認賠結束。
中華電信 3 年市值成長千億突遭撤換蔡力行顯無奈
轉任臺積新事業(yè)群之后的蔡力行,因為沒有太多的舞臺繼續(xù)發(fā)揮,2013 年底決心離開服務超過 25 年的臺積電,轉任中國臺灣最大電信商中華電信。在 2014 年初由行政院的同意下,蔡力行接任了中華電信董事長的職務。當時就有分析師表示,由于蔡力行的專業(yè)是在半導體,與電信業(yè)有相當大的差距。預料他在擔任中華電信董事長任內,將有水土不服的情況產生。
不過,蔡力行就是要做出成績來。在擔任中華電信董事長近 3 年時間,不但使公司市值增加了新臺幣一千多億,4G 業(yè)務也持續(xù)保持最高市占率,ICT 的新事業(yè)營收也占總營收的 7% 到 8 %,算是交出了張不差的成績單。但卻也聽得出來,就在任期即將屆滿 3 年的情況下,而且任期期滿還有 1 年半的情況下突然間被撤換職務,似乎有些無奈。
中國臺灣強項晶圓代工中國借挖角積極超車
如今,傳出蔡力行將可能前往中國紫光集團任職,協(xié)助該集團在四川成都建立投資 200 億美元的晶圓廠興建計畫。對此,市場預期,倘若這樣的消息成真,其對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yè)的沖擊,將更勝于之前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被挖角的情況。
業(yè)界人士指出,先前高啟全被中國紫光集團挖角,為中國本土發(fā)展 DRAM 產業(yè)。事實上,近來中國在手機產業(yè)上對記憶體需求的增加,過去幾乎都仰賴進口的情況之下,中國政府希望培植本土企業(yè),以因應市場需求。只是,DRAM 產業(yè)中國臺灣廠商在全球的市占不大,中國多仰賴韓國廠商的供應。因此,對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yè)的影響較為有限。
但是,以過去蔡力行所任職的臺積電而言,其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客戶遍及全球知名芯片企業(yè)包括蘋果、高通、英特爾、輝達、聯(lián)發(fā)科、展訊、海思等企業(yè)。市占率根據調查機構 IC Insights 的調查,預估 2016 年市占率為 58%。而且,以臺積電為核心所打造出來的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yè),更是在全球市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部分一旦有所損害,將對中國臺灣的整體經濟造成影響。
市場人士指出,猶記得 2014 年臺積電研發(fā)處處長梁孟松跳槽競爭對手三星,并將其臺積電的技術泄漏給三星一事。臺積電總計花了 3 年多的時間,告贏了梁孟松,讓其不能轉效敵營服務。未來,如果蔡力行真的轉投效中國紫光集團,依照其過去在半導體深耕的人脈與經驗,臺積電恐難以防止未來同梁孟松的效應發(fā)生。
市場反應震撼友人相信不會背叛老東家
對于蔡力行的傳聞,前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qū)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就在臉書上表示,「臺積電慘了,挖人比買公司便宜又過了競業(yè)條款期限,還記得 Barclays 把我們一群人挖去建立 tech team ,只花四年就拿回 Asia Money number one 了。此事不可輕忽。蔡總必會從臺積電挖走一群核心干部,是不容置疑的,但對臺積 16nm , 10nm , 7nm , 5nm 應不具影響,但此事若是真的,真是中國臺灣的不幸。」
目前,有媒體報導指出,蔡力行本人對于媒體的報導,僅淡淡地表示「沒有的事」,對其他事項則不愿意多談。而被點名與蔡力行本人接觸的前南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則否認表示,「不知道這樣的事,也沒有跟蔡力行接觸。」 至于,與蔡力行熟識的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則指出,「應該不是事實,他在臺積電那么久,不會跑去紫光跟老東家對抗?!?/p>
更多最新行業(yè)資訊,歡迎點擊與非網《今日大事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