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在CES 2022上展示了EQXX的概念設計。
說老實話奔馳現(xiàn)在的旗艦電動版本EQS(EVA平臺)還挺讓人失望的,失去了發(fā)動機變速箱以后,奔馳并沒有那么強的護城河。而EQXX代表其下一代模塊化架構 (MMA),這個到底是否靠譜—特別是在核心的系統(tǒng)層面—我們重點來看看。
奔馳立的Flag是用100kwh跑1000公里,所以大家都把1000公里作為一個頂級標桿,只不過有些車是用140-150kwh來做—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分點,就是整車的能耗如何控制。
▲圖1.打能耗牌的奔馳
Part 1、到底哪里有變化?
VISION EQXX的造型已經(jīng)有很多的異議,但是核心還是把風阻降低到0.17。
另一個特點是和之前BMW I3一樣,走輕量化,通過搭載輕質F1副車架的純電動底盤使整車重量拉低到1750kg。
●從電池來看:這個尺寸做了很大的緊縮設計。
●從容量來看:100kWh砍掉了50%;也就是說從寬度、長度甚至是高度方面,這個電池被全方位壓縮了。
▲圖2.奔馳Vision EQXX需要用同樣的能量多跑216公里
電池的重量為495kg,對應的能量密度為202Wh/kg(和EQS來比的話,能量密度提高20%,但是重量降低了30%,這里面存在挺大的差異)。
電芯是采用寧德時代的方殼電芯,這種新型的方殼電池的CTC技術到底能不能和4680PK,是很有意思的看點。
在這里,官方說法是包含一個系列的化學體系——我估計從高鎳到鐵鋰,其實都是梯度的,也包含了不同電池企業(yè)在做方案。
●從結構設計來看:所說的采用 BionEQXX 鑄造工藝,也是仿效特斯拉通過一次鑄造車輛的大部分后部結構,將電池外殼整合到鑄造結構的副車架中。
在這里有一個被動冷卻的說法——從我的理解來看,這個主要是文字游戲。開發(fā)800V快充系統(tǒng)(這個電池系統(tǒng)的目標是15分鐘300公里,5分鐘100公里的設計目標),需要使用電池智能電池管理,還是依靠電池殼體集成冷卻板,然后再根據(jù)電池的溫度,當溫度升高而打開通風口。
●從下圖3來看:這個電池包集成了DCDC和高壓快充的接觸器,下一步可能奔馳也會去推送無OBC的方案,否則單獨放個OBC在外面也不經(jīng)濟,從重量性能來看,把它優(yōu)化掉也比較合適。
▲圖3.奔馳的新型的電池系統(tǒng)能量密度400Wh/L,202Wh/kg
在這張圖里面,并沒有看到OBC和交流充電的存在,電池系統(tǒng)的One Box(E/E)也比較簡單。
▲圖4.奔馳的EQXX下一代系統(tǒng)的布置情況
▲圖5.奔馳的OneBox EE
想要讓電池到輪子的效率提升到95%,奔馳也采用了SiC技術,這個看來已經(jīng)成了下一代豪華車的標準配置,也是降低驅動能耗的關鍵;提升到800V以后,電機層面也能把功耗降低,包括熱管理層面的損失。
▲圖6.奔馳下一代SiC驅動系統(tǒng)
▲圖7.太陽能補電成了下一代電動汽車很潮流的設計
Part 2、EQXX的智能化
奔馳推出L3以后,我后面想單獨梳理下這塊的進展。
比較有意思的是,奔馳非常堅決地和英偉達做了座艙和自動駕駛方面的深度合作,圍繞自動駕駛方面,人機界面——特別是這么大的屏幕設計,使得整個設計還是趨于同質化。
▲圖8.奔馳的大屏
▲圖9.奔馳考慮的座艙AI
▲圖10.奔馳的材料打法由極星試過了,不太管用
小結:
最后我想說的是現(xiàn)在是,中國的方殼CTC和刀片方案,是在和4680進行系統(tǒng)性的PK。目前德國這邊下一代車型的設計開發(fā)工作里面,并沒有展現(xiàn)特別好的方案。我們觀察整體的技術方向,可能還是聚焦4680和高壓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