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參賽隊伍:Maglev
參賽作品:《小型風力發(fā)電機磁懸浮軸設計》
作者姓名:卿豪
獲獎等級:第十五屆研電賽兆易創(chuàng)新企業(yè)命題三等獎、RT-Thread專項獎
前言
收到研電賽官方郵件,閉上眼,思緒不由被拉扯回去年夏天。打開相冊,一幕幕似從前更似昨天,南京火熱的太陽還曬在臉上、空氣中的熱浪仍在翻滾、如火如荼的會場上凈是同學們熟悉且認真的臉龐。
回憶
與其說它是一場比賽,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歷練與成長。那時疫情剛剛緩解,在家待了幾個月來到學校的我,很蒙。但這種狀態(tài)很快就被如期而來的研電賽打破,取代迷茫的是一腔一往無前的熱血和干勁,到現(xiàn)在還清楚記得那時候整個六樓的實驗室都在準備研電賽的情形,彼時我們不是對手,是伙伴。對于一個沒參加過專業(yè)比賽的小白,想來想去,從頭到尾我都沒有絲毫的退縮,因為我將此次比賽當成可遇不可求的學習機會,是的,事實證明沒有什么比親身經(jīng)歷來得更加印象深刻。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還是各有所長的三人,論文、硬件、軟件我們主攻不同方向,分工明確。在確定“磁軸承”的選題后,進行了資料搜集整理,這段時間學會了如何高效搜集資料、應用知網(wǎng)研學進行有效閱讀、思維導圖記錄文章重點。磁軸承不同于其他裝置,其機械構造只能找專門廠家加工,但其各方面的參數(shù)都需要前期的設計,比如,軸承線圈單極匝數(shù)、軸承氣隙長度、定子內(nèi)外半徑等等,它們的設計決定著后續(xù)開展工作。在磁軸承機械結構生產(chǎn)加工的同時,我們進入了控制電路的硬件設計,為了進入企業(yè)賽的平臺,我們選擇用兆易公司的GD32作為主控芯片。這對研三的魯亮師兄來說并不是問題,畢竟他有著7年碼齡,軟件方面可謂是得心應手,很快我們便設計出了基本的控制電路,并由葉慶同學繪制了PCB板。這時,離提交初賽報告的日子不遠了,我們必須加快進度進入調(diào)試階段。雖然已經(jīng)做好出現(xiàn)各種情況的心理準備,但是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問題,好在有楊老師和沈老師的悉心指導,調(diào)試工作才慢慢進入狀態(tài)。我們每次的調(diào)試工作幾乎轟動整個六樓,轉子碰壁發(fā)出的噪音實在太大,以至后來大家都習以為常,在這里真要感謝各位同門在那段時間的包容。
程序一遍遍地燒錄,轉子一圈圈地旋轉,時間已經(jīng)到了初賽。提交了初賽報告的我們沒有絲毫松懈,因為我們都知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作為隊長的我,也是隊里唯一的女生,答辯的任務肯定得擔負起來,在正式答辯前,已經(jīng)將PPT的內(nèi)容倒背如流,準備好了各種評委可能問到的問題,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評委老師們的認可,順利拿到西南賽區(qū)一等獎,但是進決賽的名額有限,我們沒能進入全國技術賽的決賽。幸運的是我們拿到了全國僅有三個名額的RT-Thread專項獎和兆易創(chuàng)新企業(yè)命題的三等獎,同時也受邀參加全國總決賽。
南京
抱著學習和交流的心態(tài)來到了南京,這座熱情的城市。第一印象便是志愿者們在熱浪中迎接我們的笑臉,“歡迎來到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決賽現(xiàn)場”,瞬間便覺得一路走來的辛苦都不足掛齒。穿上賽服、帶上賽牌,走進布展大廳,是真的很震驚,各式各樣的參賽作品放滿了大大小小的展臺,高高掛起的海報揚起的是我們迫不及待展示的心情。這一刻,五湖四海的科技力量在這里碰撞;這一刻,知識的涓流匯集成海洋;這一刻,輝煌的榮耀罩在每個人的頭頂……
南信大同學們的歌舞盛宴拉開了終答辯的序幕。穿上西裝,走上舞臺自信、從容的他們與昔日在實驗室埋頭苦干,不修邊幅的你我他好像哪里不一樣了。誰說電子人只能禁錮于實驗室,只會穿襯衣?我們可以拿電烙鐵,也可以拿話筒;我們可以敲代碼,也可以敲擊人們心靈的火花!
還記得在開幕式上清華大學教授講述研電賽的成立,1996年由清華大學主辦,彼時的參賽隊伍僅僅13支,而如今第十五屆已有近4000支參賽隊伍。為全國電子信息類研究生創(chuàng)造展示交流的平臺,感謝研電賽組委會的堅持初心、辛苦付出。
結語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那去年夏天結識了好多個師父。團隊的合作教會我堅持與努力,同門的互助教會我支持與珍惜,賽場的切磋教會我分享與收獲,志愿的熱情教會我付出與回報……
在南京這座城市里,現(xiàn)代前沿科技與古老城墻交互融合。我們此次南京之旅在美食與美景中暫告一段落,但在學術之旅上才正起步,并且,我,我們都不會止步。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研電賽的舞臺等著學弟學妹們上演新的輝煌,電子人初心不改,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