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時間 7 月 28 日20:45(北京時間 7 月 29 日11:45),特斯拉 Model 3 完成首批 30 輛車的交付,雖然“擠牙膏”擠的讓人難受,但是特斯拉 Model 3 打破外界“難產(chǎn)”的留言。這個時候很多人,確切的說是很多國人應該都會想起那個“會講故事”的賈躍亭和他的法拉第未來汽車。
本質不同的“難產(chǎn)”
說到特斯拉 Model 3 電動汽車和法拉第未來汽車有一個很相似的點,那就是它們都被質疑“難產(chǎn)”。但是,這兩種質疑本質是不同的,人們調侃特斯拉 Model 3“難產(chǎn)”是因為它很早就收了那 1000 美元的定金,而且一收就是 40 萬人次,但是卻久久不見首車交付,這讓標榜要做世界汽車老大的特斯拉形象打了一絲折扣。鍵盤俠是沒有國籍的,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買了還是沒買的,人們總愛在社交平臺和門戶網(wǎng)站說道幾句,發(fā)表一下內心的牢騷。所以,特斯拉 Model 3 的“難產(chǎn)”準確說是大眾期望過高。
為什么說期望過高?因為大家忽視了電動汽車的發(fā)展現(xiàn)狀,要知道剛剛斬獲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比亞迪在整個六月份全部新能源車型(插電混合、純電動)一共才銷售了 11198 輛。所以,你不能拿汽油車的產(chǎn)量衡量電動汽車,哪怕是世界第一電動車企特斯拉也還不夠格。而且看的出來特斯拉確實為 Model 3 的量產(chǎn)盡力了,model S 75 已經(jīng)為了讓 Model 3 走量停產(chǎn)了。
但是,不管再怎么高標準、嚴要求,對于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汽車來說都是惘然,因為至今我們還不知道工廠何在?所以有時候說法拉第未來汽車“難產(chǎn)”似乎也不準確,因為它連生它的“媽媽”都不知道在哪里。本來有一絲希望的美國工廠現(xiàn)在成了一片荒地,賣地皮的廣告新聞壓過法拉第未來汽車了。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據(jù)彭博社的報道,美國工廠告吹是因為賈躍亭拿不出 10 億美元的建廠費。所以,之前國內網(wǎng)傳賈躍亭套現(xiàn) 270 億遠走美國造車的消息是假的。
同樣是“考試”卻有不同意義
日前,有外媒記者在美國加州公路上拍到了法拉第未來 FF91 的路試視頻。路試的法拉第 FF11 車身為全黑色,和其他汽車路試遮遮掩掩不同,這次的 FF91 沒有任何偽裝,通過照片可以看到犀利的頭燈加上動感的轎跑 SUV 造型,氣場很強大,上路有很高的辨識度。這可以定位為法拉第未來汽車自 CES2017 推出后的第一次“考試”,更像是有“預謀”的露臉,告訴世人:賈躍亭的汽車夢還沒有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因為沒有工廠,大家更愿意將其定義為賈躍亭的“融資”工具。
特斯拉 Model 3 在太平洋時間 7 月 28 日也“考試”了,常言道:丑媳婦終歸是要見公婆的。既然 Model 3 下線了,那么交車儀式就將會是萬眾矚目的考場,全世界的眼睛會透過顯微鏡盯著特斯拉,屆時特斯拉的大屏換樣、取消儀表盤以及后排座緊縮都將被放大解讀。成功交付是理所應當,萬一有差池就是口水滿天飛,那是足以將 30 輛 Model 3 淹沒的口水。所以,對于特斯拉 Model 3 而言,下線并不是萬事大吉,甚至到了車主手里都不是,安穩(wěn)的跑上幾年或許才會相對少一些關注。誰讓你是行業(yè)標桿呢?
豪華車市場所剩無幾
CES2017 上,當時的樂視給出的法拉第未來參數(shù)為 96 公里加速為 2.36 秒,也就是百公里不過 2.5 的存在,雖然電動車的起步有優(yōu)勢,但是誰都不可以否認 2.5 秒以內的百公里加速是豪車的級別。法拉第未來設計定位是豪華電動汽車。
但是,我們談豪華電動車想到的就是 model S 和 model X。還有幾個稍微比法拉第未來“靠譜”的存在:擁有 1000 匹的強悍動力的中大型豪華電動轎車 Lucid Air,百公里加速 2.5 秒;死而復生,充電 9 分鐘,續(xù)航 193 公里的大型電動汽車 Emotion;豪華級的電動跑車 GLM G4;快充 45 分鐘,續(xù)航 427 公里純電動超跑 EP9;以及三屆車站只展一臺車的前途 K50。
從這個角度講,法拉第未來就算憑借賈躍亭的“三寸不爛之舌”拿到融資,最大的可能也是像阿斯頓馬丁一樣,只留下一個高貴的身影。豪車本身的市場就不大,加之特斯拉已經(jīng)根基穩(wěn)健,留給后來者的市場蛋糕少之又少。而豪華車競爭的本質是技術,苦苦尋不到錢的賈躍亭加上一個“寶馬 i3 之父”,拖得越久法拉第未來的希望越渺茫,因為對手的進步就是自己的退步,而當前的電動汽車行業(yè)技術進步靠的是資本支撐,賺錢是“妄想”。
與非總結:
小編認為,賈躍亭回國的重點在于還債,而不是造車。意在打造“中國特斯拉”的是比亞迪而不是賈躍亭和他的法拉第未來汽車。消費型產(chǎn)品(汽車、手機、電視等)占領市場靠的穩(wěn)扎穩(wěn)打的技術研發(fā),靠一時的“風口論”走的兇險,也很難走遠。首批特斯拉 Model 3 交付會讓不利于特斯拉的輿論消停一段時間,隨著車主不斷發(fā)聲評論駕駛感受,輿論會再一次高潮,那時候是好是壞就看特斯拉 Model 3 的本事了。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訪問與非網(wǎng)《與非解碼》
?
與非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